賽德克巴萊捷運燈箱1.JPG  ←兩集只間隔三週上映,連下集的海報都省了 

這是部只有賽德克語、日語和偶而夾雜的台語,卻沒有半句國語的"國片"在看《賽德克.巴萊》時,我把它當成一部影展外語片看待,片中出現的場景幾乎可跟史詩鉅片《魔戒》媲美,不由得邊看邊讚嘆:「這真的是我們住了一輩子的台灣嗎?」

這也是部很聰明的國片,導演將自認無法再精簡的超級片長分成上下集,間隔3週接力上映,這種史無前例的做法,最好也後無來者,號稱七億的成本得要14億的票房才能打平(因為戲院得拆帳),如此直接想把票房乘以二以平衡預算的邏輯,只怕未來觀眾很難再乖乖聽話買帳,要是觀眾知道馬上還會有下集(代表上集沒結局),甚至還可能乾脆連上集都懶得捧場,這種做法是相當冒險的,《賽德克.巴萊》很帶種敢嘗試第一次,但從下集《彩虹橋》消費者口碑效應表現在開高走低的票房看來,分兩集繁殖票房的美夢應該也沒人敢再做第二次了。

這部吳宇森打了95高分的國片,有些網友批評配樂太弱,我倒覺得是"太多",尤其是《太陽旗》的後半段,原住民的歌聲幾乎一刻不得閒,有時候,對某些需要沉澱的片段而言,反倒成了種干擾。

另外,特效的表現實在差強人意,擬真的特效應該幾乎無法一眼就看穿,可惜幾場動物戲,包括開場的山豬、巴萬追捕的小鹿、祖靈鳥、飄落在書冊上整朵的櫻花,接二連三地出現與周遭畫面速度不同步的窘境,似乎是"有在動的"動畫格數少於影片的每秒24格(比如說只有12格分配在24格裡來用?),導致該物體在行進間會有lag般的"頓點"?!即便在侏儸紀時代的電影裡,動物特效也頂多就只是"不像"或"假假的",這還是我頭一遭在電影裡看到這般"卡卡的"奇景,不明究理的人可能會誤以為是為了節省經費,刻意偷掉了每秒的動畫格數?

台灣會成就出好萊塢的規格,不可諱言當然是錢堆出來的,但也正因為這是套耗資七億的鉅作,更不該出現如此粗糙大意的雜質,況且,除此之外,我對《賽德克.巴萊》的評價連我自己都意外,是難得的正評

在上集中,導演沒有為了跟觀眾套交情,在幾個大家熟悉的演員身上著墨太多(例如馬如龍、田中千繪、徐若瑄),反倒把重心認真圍繞在無論是本人或是演員都很陌生的莫那魯道四周,其中外型亮眼的大慶,更是演活了青年莫那魯道的跋扈張狂、不可一世,眼神裡的那股充滿野性的殺氣,不必旁白贅言,就能讓觀眾在開演十分鐘後迅速了解,爲何莫那魯道日後足以帶領300人成就大事,今年金馬獎沒被提名成了最大的遺珠,許多觀眾都替他忿忿不平。另一位出色的演員是飾演中年莫那魯道的林慶台,很難讓人相信這是他生平第一次面對鏡頭飾演別人,他因此入圍了第48屆金馬獎最佳新人獎,很遺憾,不是男主角獎。

最後必須一提的是魏導,距離上一部票房奇蹟《海角七號》三年後,我看見了他在態度上的轉變,變得柔軟,變得謙卑,回想當年那副盛氣凌人的模樣,讓我想起了近期另一部大賣的校園電影,在影壇初試啼聲的導演在媒體上振振有詞、不知天高地厚的氣焰,祝福他的大頭症能夠早日康復。

就像之前演藝圈常愛調侃竄紅新人的一句話:「不要以為演藝圈很好混,其實你根本還沒進入演藝圈。」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貝果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